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降
菩薩:諸生早,諸生好!
請問諸生,吾菩薩是佛、是道、是儒、是耶、是回呢?
玄祥:是佛,也是道,也是儒,也是耶,也是回。
菩薩:答對了,賜一百功。還有人要答來嗎?
玄宗:順應不同之因緣,而示現不同之身份、名相。
菩薩:答對了,也賜一百功獎勵。還可答來。
玄祥:可佛、可道、可儒、可耶、可回。
菩薩:答對了。只要諸生不執著,吾隨時千變萬化。
眾生執著心,把吾佛設定框框,究竟吾也不是佛,也不是
道,也不是儒,也不是回,也不是耶。為什麼這樣說法呢?
玄宗:因眾生有不同的因緣和執著,為方便教化他們,強名之。
菩薩:再賜一百功。強名曰佛,強名曰道,強名曰儒,強名曰耶,
強名曰回。
請問玄宗,心性開悟了嗎?
玄宗:應有基本開悟,還在努力當中。
菩薩:已開悟了,不必懷疑。開悟以後,就是修行之開始。
請問玄宗,修持之「心法要義」懂嗎?
玄宗:仙佛之教化,大部份都了解了。
菩薩:可舉例嗎?
玄宗:心性圓融,舊業消,新業不再造。積極行功立德消業,累
積功德,提升果位。
菩薩:消解累世之業障,日常生活把持如如之佛性,不要再造次。
簡單、明瞭、扼要,愈簡單,愈好修,直截了當,不錯用
工夫,不旁門左道。懂了嗎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