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修行人如何離苦得樂?如何離開六道輪迴?如何超生了死,離開三界?

轉世為人,有了肉體,打從睜開眼,就有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親情……的需求。長大之後,還要追求愛情、事業、名利、權勢、財富、官錄……等,一旦得到了,又怕失去,無法永遠保有,而煩惱不休,又每每心生比較,想當全國第一、世界第一,慾念如深谷、大海,永遠無法填滿,也因此造業連連,是煩惱、痛苦的原因。

人生短暫無常,不知不覺老死將至,三寸氣在千般用,一旦無常萬事休。人生過程本虛幻不實,緣生緣滅,在虛幻中,去追求身外之名利財貨、情愛……等,可謂迷中迷、幻中幻,永遠走不出來,在六道中輪迴,生死不休。

世間是個大舞台,每個人都是舞台上傑出的演員,有人演忠,有人演奸,有人演善,有人演惡,不管演得再出色,戲總有演完的一天。好、壞由天律評判,戲演完就被抬出去燒或埋,換子孫上場,主角不斷的更換,像走馬燈,轉個不停,沒完沒了。一生中生老病死,怨嗔會,愛別離,求不得,真是苦海無邊。

過去世造業連連,此生果報還自受,做業力的奴隸,諸多痛苦無奈。要離苦得樂,唯有修行。所謂修行,「修」是修整自己的心性,將缺失與不足予以改善和彌補,將讓我們生生世世流浪生死的習性、慣性、稟性、個性、脾氣、毛病去除,使心性恢復清淨、圓滿、回歸、超越。「行」就是行持,內修心性,外修功德,有功德迴向,才能消解業力,平時三施(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)並行,眾善奉行,諸惡莫作。利人是外功,修己是內德,內外雙修,慢慢會改變命運,漸漸離苦得樂,叫做「福慧雙修」。

修行之目的,是求解脫煩惱,解脫業力的討報,解脫六道輪迴,進一步解脫生死,超出三界外。那要如何出離六道輪迴呢?按天律規定,要消三世業,累積三千功、八百果(忍辱、涵養的工夫),爲達到這個標準,可找尋天命之道場,拜明師指導,如法修行,才不致盲修瞎煉,錯用工夫。

修行先消業,業未消,修行之路坎坎坷坷,阻礙重重,若煎熬不過,容易退道。「定業」要向三天諸尊求懺悔,「冤欠討報」則向冤親債主求懺悔,祈求原諒,並積極行功立德迴向彌補。平時就要多懺悔、多迴向,可化消業力於無形,如同高樓建物裝了避雷針,平時就在放電,才不會遭雷擊。業力一件一件消,一世一世消,無業無債一身輕。除積極消業之外,還要修心性之圓融,才不會與人事物起衝突、對立,而再造新業。

修心性圓融,就是要放下無明、執著、妄想、貪嗔癡,不犯殺、盜、淫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妄言,隨時注意自己的身、口、意、起心動念,才不會造業。消完三世業,積滿三千功、八百果,就可證道離開六道輪迴。但三界如火宅,未達究竟果位,福報享完,沒有提升,總有一天還會再來。若消七世業,累積三萬功,心性圓滿,福慧聚足,就可證道,出離三界外,進入宇宙虛空,無陰陽對立和五行生剋之境,不生不滅,如金剛不壞。心性愈圓融,法身愈高;功德越大,法身越大。法身越高大,證量也越大。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修行永無止境。

綜上所述,修行重點在於修心性圓滿,不造新業,並真誠懺悔,積極行功立德消舊業。至於念經、念佛、念咒、打坐、做義工、看善書、聞經、聽法、茹素……等,皆為修行之助緣。針對重點修行,才不會盲修瞎煉,錯用工夫,到頭來一場空,悔恨莫及。

修行要腳踏實地,實實在在,由粗入細,由細入微,由微入玄,由玄入妙,一層一層提升。點點滴滴之身、口、意,可讓自己提升,也可下降,願與大家共勉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erozerodao 的頭像
    zerozerodao

    整頓世局

    zerozerod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