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照章
陰消陽現浩氣生
息息無為氣炁沉
道未遠離人不識
心執外相易蒙塵
蓋,心觸境引七情六慾,故陰氣濁重,則真氣不生;能除此陰,則真陽之氣發露。凡物因陰重而陽輕,故陽清而陰濁;輕清而上升,重濁而下降。陰性寒,陰氣必凝滯;陽氣如火,故舒捲自如。
在修行中,需瞭解陰陽之氣,加以分辨並深入實修。修道修心,修心以道為體,以無為為宗。無為者,道之體也;修之無為,心不為物慾所累,自能生出妙悟,暗契真機。
因心為五臟之中氣,中氣上升,諸臟氣從而上升;中氣下降,諸臟氣隨下;
心為中氣,是故修必要常輕常清。
輕清之道,在於無為之修。自靜功中可見:呼吸之輕重,即表示心之輕重;
此心若能虛,則生神,神清生氣;心神若無著,即可接天地之先天炁。
反之,此心七情六欲難捨,呼吸重濁,靜功難進。
欲除此濁,必要在靜中,於呼吸時返照己失,並當下轉念,必改之。如此靜中釋濁,以省之心,轉化其重濁,自然能日日有所得。
功法之修,雖是在呼吸上下功夫,心若不轉,難悟真機、難契天理。在陰陽之理中,瞭解心胸開闊,則輕清之炁合也;心若礙滯,吸則難入天地之炁,只有重濁之氣往來而已。若能尋已過,如此脫胎換骨,合真道之機有之;若心難容物、氣度窄小、只容己,難入道之精髓也。
學道者,有天人之分。登天者,在形神之妙,雖有身是幻,但中存不幻之身,無相為空,獨露不空之相。
在靜功中,凝神關照,即返照之功夫;能返照喜、怒、哀、懼,非吾心所有;一切掃除,將此陰氣除盡,浩然之氣生也。修心能入無為則能返虛,虛則生神,神之所在,氣即從之。在靜功中,空其身、虛其心、心體本空,空洞之中一物不生,脫胎換骨與道合真。